狗狗布鲁氏杆菌病传染吗?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是猪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及山羊布鲁氏菌的统称。这三种细菌都是人兽共患病原菌,主要经接触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而感染人类(如屠宰工、兽医、皮毛加工人员等),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是带菌尘埃颗粒被吸入人体引起感染)和消化道传播。 布鲁氏菌在外界环境中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能耐酸、碱、脱水等理化因素,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在4℃条件下可存活3个月,37℃条件下可存活21天,55~60℃加热90分钟仍具有一定的致病力,-20℃可长期存活。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可通过接触携带病原菌的动物及其排泄物而感染。
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后,先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增殖,随后进入血液,播散全身,造成多脏器病变与功能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疲乏、关节疼痛等,可伴有肝脾肿大、黄疸、淋巴结肿胀、睾丸炎等症状。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典型症状为高热、乏力、多汗、厌食、肌肉关节痛等急性感染症状,持续数周后逐渐消退,病情好转;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慢性感染,表现为长期低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等,可持续数年或十几年以上。
目前诊断布鲁氏菌病主要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抗体测定、荧光抗体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但细菌分离培养和免疫学抗体检测均有其局限性:前者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和条件保障,且培养周期较长,一般需2~3周时间;后者因受采样量、试剂质量等因素影响较大,检测准确率也受到影响。由于布鲁氏菌具有抗药性,在治疗中应选用联合用药方法。
布鲁氏菌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家畜、野生动物都能带有该病菌,尤其容易感染牛、羊、猪,因此,人们平时要尽量避免接触家畜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购买肉类食品时要确保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从事兽医、屠宰、毛皮加工等工作的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接触患病动物后及时洗手消毒,定期进行相关检测;日常生活中要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