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皮下打针后有包块怎么治疗?
我们临床遇到的注射部位出现包块的情况,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注射过程中针头刺入不当、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如进针角度过大或过小导致肌肉内注射,或者回抽无回血后盲目给动物进行推药操作等都会造成注射部位出现包块。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
首先就是正确的进针手法和角度:在注射时一般选择皮肤与肌肉交界处作为进针点,进针的方向应当垂直于皮肤表面,进针时应当避开神经分布处(如腹下、股神经、臀部的坐骨神经)等敏感部位;在肌内注射时进针角度应小于60°,静脉输液时进针角度应在15~30度之间为宜。同时建议在给动物注射药物时尽量选择合适的针头型号,以减轻动物疼痛感及减少对机体损伤程度为目的去选择最合适的针头。
其次就是对注射部位的消毒。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往往有主人反映已经给注射部位进行了消毒处理,但仍然会出现包块现象,其实这可能不是因为消毒方法不正确或是消毒不彻底所导致的。通常来说当药液进入体内之后会被全身吸收,只有极少部分药物会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血液当中,因此注射药物产生的包块大多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而形成的淤血包块而不是感染所致,所以注射完毕后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并不是必须的环节。
最后是做好注射前检查工作:在给动物进行皮下注射之前一定要先仔细查看是否注射药品过期或者是变质了,如果发现有上述情况发生则应立即更换其他批号的药物重新进行注射操作;另外还要仔细观察动物有无发热症状以及注射部位是否有红肿等情况的发生,如有则应及时通知动物主人尽快带其前往宠物医院进行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简单回答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