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士奇狗狗长什么样?
关于“二货”(即俗称的哈士奇),其实有很多版本的说法,但是都难以考证了…… 比如一种说法是,1925年日本派出了以渡边小太郎为首的考察团来我国东北调查马可波罗记载的草原丝绸之路路线的真实状况并采集文物标本,在哈尔滨附近遇到了一伙俄国人所带的犬队,其中有一只非常奇特的狗,毛发呈白色,额前有黑斑,行动迅速、灵敏且勇敢不怕死,而且特别喜欢奔跑和跳跃,经常咬断缰绳独自去追逐猎物。
于是渡边小太郎便向俄国人购买下了这只狗及它的全部后代作为研究用犬种……不过这种说法同样也找不到什么可靠性的文献资料支持…… 再一个比较靠谱的说法则与苏联有关——话说30年代中期,斯大林为了增强自己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特别命令苏联的国防科学院为军方寻找适合北方寒冷气候的环境工作的战犬。于是在当时负责该项研究的尼古拉耶夫博士的亲自指挥下从各地区的犬只研究所中挑选出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犬种进行培养,最后经过反复筛选试验之后确定将西伯利亚狼和芬兰犬交配培育出的新品种作为部队的作战用犬,而哈士奇正是这种新犬种的原始品种之一!
所以严格来说,二哈就应该是苏联红军的战犬才对啊…… 至于后来为什么变成了一只“二”狗呢?这个原因也比较好解释…… 因为该犬种最初是为极地环境设计的,因此必须拥有强悍的身体素质和出色的耐力才能胜任这些工作,然而其性格却偏偏又十分的顽皮且精力充沛,常常喜欢乱跑乱叫。所以当这些狗被放回到北方普通牧民家中后就被发现它们经常会自己偷偷溜出去很远并且很少自己回来,有时候甚至会失踪几天几夜;另外由于该犬种天生就十分贪玩爱闹,因此一旦外出就不想回家,还经常喜欢跟别的小狗或者野兔之类的玩耍打闹,结果等主人找到它的时候往往发现它满身都是泥,身上也被挠得稀巴烂……
这么一来二去,这狗就被当地人给“二”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