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体外驱虫有用么?
先上结论,体外驱虫对于猫来说非常有必要! 寄生虫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种。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蛔目、绦目等,这些虫子主要寄生在人体消化系统里面,人通过进食将被寄生。而常见的体表寄生虫主要是虱子、跳蚤、螨虫类(疥螨、耳螨)等,这些寄生虫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进行传播。
虽然体内的蛔目、绦目的幼虫阶段可以虫体变形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大脑,从而致病;但这类寄生虫一旦进入消化道就会立即被消化液杀死,所以通常来讲,寄生虫并不会在人体内发育成较大的成虫。只要日常注意卫生习惯,不去直接或间接接触含有寄生虫的粪便,一般是不会感染体内寄生虫的。[1-3]
然而,体表寄生虫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传染工具间接传染给人。例如,人的足部经常沾有很多灰尘、沙土,若处理不干净就可能携带寄生虫卵,如果给宠物舔舐或直接接触皮肤就容易导致寄生虫的感染。有些铲屎官容易犯的错误是用手直接给宠物饲喂食物,或是用自己的嘴尝过后再给宠物吃,这样也是很容易将人体表面的寄生虫传播给宠物的。当然,使用正确的饲养方法是可以避免寄生虫的传播的。
目前,用于驱杀体表寄生虫的主要药物为杀虫剂,根据其机理的不同,可分为杀灭和抑制驱杀两类。前者如毒鼠磷、灭蝇胺、抗蠕敏等,后者如阿苯达唑、甲硝唑等。由于寄生虫的耐药性会产生变化,因此建议定期更换杀虫类药物,同时做好用药剂量及时间浓度等相关规定。除药物驱杀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减少体表寄生虫的发生几率,例如及时清理猫砂盆,不喂生食,定期给家具消毒等等。[4]
尚方优质答主猫是天生的狩猎者,不管是家养猫还是流浪猫,习惯于各种环境中的活动,而猫生活的环境通常存在大量寄生虫,比如跳蚤、蜱虫、钩虫等,这些寄生虫不仅危害猫的身体健康,对人也有严重的危害。据研究,有一半以上的猫携带两种以上的寄生虫,而且绝大多数寄生虫感染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危害是潜在并且持续存在的,因此给猫进行定期的体内外驱虫必不可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给猫进行体外驱虫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1、体外驱虫的重要性
体外驱虫主要是指对跳蚤、蜱虫、虱子等的预防和杀灭。跳蚤是猫最常见的体外寄生虫,也是传染最迅速的,感染源主要来自于接触和环境。成年跳蚤一生都在陆生温血动物毛发及羽轴间生活,靠吸食其血液和组织液生活。跳蚤叮咬后,常在皮肤上出现细点状小红点,有剧痒感,并可能引起动物皮肤过敏,严重的脱毛和皮炎,破坏皮脂腺,使皮肤腺体分泌失调,影响身体健康。如果猫体上有跳蚤存在时,必将在猫生活的环境中播散大量的跳蚤卵,因此处理时除对猫进行体外驱虫外,对猫生活的环境也应彻底消毒和杀虫,否则,即便猫体上所有的跳蚤被杀灭,在生活环境中的跳蚤卵仍可孵化感染猫。
蜱虫在春夏季节比较常见,通常寄生于猫感觉神经末梢及血管丰富的耳廓、颈部、眼周等处,可引起神经麻痹、失明、皮炎,甚至影响生长发育等。蜱虫和跳蚤一样,不仅吸猫的血液,而且也吸人的血液,被蜱虫叮咬后也会出现皮炎。
虱子在猫的体表毛发中生活,靠吸取猫的血液及皮肤分泌液生存,虱子的刺吸活动可传播传染性疾病,同时也可能传播细菌、病毒等。
此外,体外寄生虫作为许多传染病的携带者,其携带的病原体能通过注射或其他传播途径致使猫感染严重的传染病,如猫抓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免疫缺陷病等,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给猫进行体外驱虫是必要的。建议每间隔30天对猫进行一次体外驱虫,且必须按照使用说明或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2、体外驱虫的注意事项
对猫进行体外驱虫时,应根据猫的年龄和身体机能选择适宜的驱虫药物,通常2月龄、5kg以内的猫可用猫用体外滴剂(如大宠爱、芬苯达唑、派托虫谱等)进行体外驱虫,而2月龄、5kg以上的猫可用猫用体外喷剂(如速邦美力克、大宠爱、芬苯达唑片剂等)进行体外驱虫。通常使用滴剂可一并完成驱虫,而使用喷剂时通常需使用另外的驱虫药进行体内驱虫,且体外驱虫应间隔体内驱虫30天以上。
体外驱虫时应先将皮肤褶皱部位和耳朵内药液滴入,然后再滴在颈部椎体上,滴完药液后,将药液均匀涂抹至皮肤,为防止猫舔食药液而出现不良反应,应防止猫洗澡或游泳48小时内。另外,对猫进行体外驱虫时,也应同时对猫生活环境(猫垫、猫窝、玩具等)进行彻底消毒,以防猫再度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