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耳朵里有臭味怎么治?
耳道炎,又称为外耳道炎、鼓室炎。是外耳道皮肤的炎症,表现为局部发红、肿胀、疼痛等。当细菌侵入耳道深处时,有可能出现高热、头痛的症状。 治疗包括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清洗外耳道及清洗敷药,保持清洁;局部热敷促进消肿;如果形成脓肿,需要切开引流;保持口腔和鼻腔的清洁,防止复发。
1. 控制感染 首先应对因治疗,判断引起感染的病因,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若为细菌感染所致,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例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每次口服2片,每天三次;若为真菌感染导致,则应用制霉菌素滴剂进行治疗。
2. 清理外耳道 当出现外耳道炎时,应尽快清理外耳道,以减轻症状,并避免进一步感染。可使用生理盐水对耳道进行清洗,每日数次。对于积脓较多者,可酌情多次局部涂抹碘伏溶液,每天2~3次。但注意切勿使盐水或碘伏进入耳道深部,以免刺激损伤鼓膜而引起听力下降。
3. 局部用药 可用0.5%~2%碳酸氢钠液(也可用小苏打溶液)进行清洗,每日两次,每次5分钟左右;再用干棉球擦净耳道分泌物,涂上抗菌激素如地塞米松霜、可的松软膏等。
4. 全身治疗 外耳道炎严重时可有发烧等症状,此时还应适当给予退热药,如体温超过38℃时可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为预防复发,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再次吸入灰尘、煤烟、香烟等,减少对患处的刺激;注意保持口腔及鼻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尽量避免游泳,防止水流入耳道内。 待病情稳定后,可继续用抗生素类药物以控制感染,但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切不可自行盲目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