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熊版寿命高吗?
其实圈养熊和野生熊的平均寿命差不多,只不过圈养熊中长寿个体更多。
在野外,熊在幼年时期的死亡率非常高,尤其是初生幼崽。熊的幼崽出生时体长仅有15-20厘米,重量200-450克,相当于成年熊的1%。在北半球寒冷的冬天,熊妈妈带着初生幼崽是不现实的,因此熊是在深秋交配,受精卵在冬季只进行初步细胞分裂,到了春天才慢慢发育,因此熊的真正怀孕期只有2-3个月。
初生的幼崽完全在地下洞穴中养育,依靠母亲的乳汁,一般生长3个月后才会出洞。在北美,春天是食物严重短缺的季节,初生幼崽因母亲无法获得充足食物而缺乏乳汁或者冻饿、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可以高达40%。如果初生的就是双胞胎甚至三胞胎,幼崽的死亡率会进一步攀升。
野外成年熊的寿命与栖息地食物的充沛程度关系很大。以灰熊为例,在食物丰富的阿拉斯加或加拿大北极地区,雄性灰熊成年后寿命平均只有18岁,雌性略长,为22岁,寿命超过30岁的个体极为罕见。但是在美国黄石公园,雌性灰熊的寿命平均可以达到29岁,寿命超过40岁的个体也不少。在欧洲,灰熊的食物相对贫乏,成年个体的寿命多在20岁以下。
圈养熊由于人类的精心照顾,幼年时期几乎无非正常死亡病例。而且熊的性发育时间很长,如黑熊需要5-7岁才达到性成熟,10-11岁才算成年,因此它们达到成年的年龄比野生熊晚。因此圈养熊大多都是处于壮年和成年的,老年个体占比要远远超过野生熊。我们以常见熊种的圈养最长寿命为例:
马来熊:37岁。
亚洲黑熊:38岁。
北极熊:44岁。
棕熊:46岁。
懒熊:46岁。
斑熊(马来亚种):48岁。
懒熊:48岁。
灰熊:50岁。
棕熊:50岁。
马来熊:50岁。
黑熊:50岁。
可见,除了马来熊和懒熊以外,其他所有熊种的圈养寿命记录大多集中在40-50岁。50岁是什么概念?我们可以与人类相类比,2021年全球平均期望寿命72.8岁,有57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8岁,发达国家达到约80岁,人类的最高寿记录122岁。但是人类超过百岁已经非常罕见,如日本平均每百万人中有百岁老人656人,瑞典为235人,英国141人,葡萄牙83人,美国仅为32人,加拿大21人。因此,熊的圈养老年期寿命几乎相当于人类长寿老人的寿限。
熊在老年阶段的症状表现也与人类类似,如毛发褪色、背部长瘤、体毛脱落等。如老年灰熊,从30岁开始体毛逐渐转为淡黄色甚至白色,在50岁以上几乎完全变为白熊。老年熊的性欲会降低,大部分灰熊从50岁以后就不再发情交配。因此寿命长的熊在老年期几乎都是独居。因此,我们看到老年熊的照片和视频很少,更常见的是青年壮年熊。这一点上,熊和人类也颇为相像,我们看到的名人、明星或者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几乎很少是老年人,他们大多都是在青年壮年时期出名的。因此,熊其实是一类非常接近人类的巨型哺乳动物。